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普及,计算机在实际应用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也随之成为各应用单位各项业务处理的核心。各个单位在建设自己的核心计算机系统时,其计算中心拥有一个符合计算机系统需要的,安全可靠的接地系统,这是必不可少。接地系统的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计算机的安全、稳定运行和使用寿命。随着电力工业、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了保护人的安全和提供工作电流及故障电流的返回途径:为了保证微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免受干扰;以及防止雷电对人、建筑物、设备的侵害,安全完善的接地系统越来越显得至关重要。
8.1设计依据和目标
国家标准:
(1)《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GB50057—94
(2)《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 GB9361—88
(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94
(4)《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T16—92(行标)
(5)《电子设备雷击保护守则》GB7450—87
(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92
(7)《计算机信息系统防雷保护器》GA173—1998(行标)(公安部发布)
在《行业机房运行环境研讨会》规定:
在采用分散接地方式时,接地电阻要求如下:
(1)工作接地电阻≤2Ω
(2)保护接地电阻≤4Ω
(3)防雷接地电阻≤10Ω
8.2系统概述
接地系统是机房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直接影响机房通信设备的通信质量和机房电源系统的正常运行,还起到保护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的作用。
接地系统是由接地体、接地引入线、地线盘或接地汇接排和接地配线组成。接地系统的电阻主要由接地体附近的土壤电阻所决定。如果土壤电阻率较高,无法达到接地电阻小于4欧姆的要求,就必须采用人工降低接地电阻的方法。
8.3接地施工方案
根据提供信息,大楼已有良好接地,而且大楼不允许自行施工接地。因此,我们建议机房工程不另行单独接地,使用大楼所提供的接地。
在机房内部有设备、天花、墙面、机柜等处均应有良好接地措施,在机房内铺设镀锌铜排,在机房及机柜内均应安装由坚固的铜所做的接地棒,每个接地棒上钻几个洞以便锁上固定螺丝,而这个接地棒则连接到机房工作地上。
在本次智能化施工中,电讯接地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为整个智能化系统中的设备提供安全的保护。
1、电讯接地作用
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接地,其主要作用是:一旦带电体与电气设备外壳相磁时,可降低设备外壳危险的对地电压,其降低程度取决于接地电阻的大小;一旦发生有危害性的静电电压时,通过接地可迅速消除静电。
2、施工方法
根据GB50169-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验收规范》第2.4.1条规定;"接至电气设备上的接地线,应用镀铸螺栓接连"。在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上,采用化学放热;熔焊,焊上一只铜质接所谓化学放热熔焊,就是利用石墨熔模,把铜质端子和电气设备外壳固定在一起。在熔模内放人铜铝合金粉末和起火粉,用打火枪点燃起火粉,使钢铝合金粉末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高温铜熔液,此铜熔液能使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的浅表面熔化,并与铜质接地端子熔化成一体。工程中扁铜与扁铜、扁铜与扁钢之间也常常会碰到焊接问题,这时采取针焊则达到电气连续性的要求,但针焊的焊剂有腐蚀性,焊后又不易清除干净,故易产生化学腐蚀,而化学放热熔焊不存在腐蚀性的焊剂,称为无焊剂焊接,因此不会产生化学腐蚀。钢铁之间有一个电位差,此电位差会产生电腐蚀。
接地方式:
1.工作接地:
在工作或事故情况下,保证电器设备可靠地运行,降低人体接触电压,迅速切除故障设备或线路、降低电器设备和输电线路的绝缘水平。
2. 保护接地:
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如果电器设备没有保护接地,当该设备某处绝缘损坏时,外壳将带电,同时由于线路与大地间存在电容,人体触及此绝缘损坏的电器设备外壳,则电流流经人体形成通路,人将遭受触电的危险。设有接地装置后,大部分接地电流将沿着电阻及小的接地体流入大地,流经人体的电流可不至于造成危害,人体避免触电的危险。
3.逻辑接地:
计算机以及一切微电子设备,大部分采用中、大规模集成电路,工作于较低的直流电压下,为了同一系统的电脑(计算机)、微电子设备的工作电路具有同一"电位"参考点,将所有设各的"零"电位点接于同一接地装置。同一系统的设备接子同一接地装置后,无论是模拟量或数字量,在进行通信或交换时,才有统一的"电位"参考点,从而给接于同一接地装置的计算机或微电子设备,提供稳定的工作电位,有效地衰减以至消除各种电磁干扰,保证数据处理或信号传递准确无误。
4. 防雷接地:
为使雷电浪涌电流泻入大地,使被保护物免遭直击雷或感应雷等浪涌过电压、过电流的危害,所有建筑物、电气设备、线路、网络等不带电金属部分,金属护套,避雷器,以及一切水、气管道等均应与防雷接地装置做金属连接。防雷接地装置包括避雷针、带、线、接地引下线、接地引入线、接地会集线、接地体等。
接地体埋深(指接地体上端)一般不小子0.7米。在寒冷地区,接地体应埋设在冻土层以下。对于大地土壤电阻率高的地区,当一般做法的联合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值难以满足要求时,可以采取向外延伸接地体、改良土壤、深埋电极、以及外引等方式。
接地系统中的垂直接地体,宜采用长度不小于2.5米的镀锌钢材、硅酸盐水泥(或其它低电阻率水泥)混凝土包封电极或石墨电极。接地体一般采用镀锌钢材,其规格要求如下
钢管壁厚应不小于3.5毫米;
角钢应不小于50×50×5毫米;
扁钢应不小于40×4毫米:
圆钢直径应不小于8毫米。
接地体之间的所有焊接点(浇灌在混凝土中的除外),均应进行防腐处理。接地体应避开埋设在污水排放和土壤腐蚀性强的区段。当难以避开时,其接地总汇集线可用接地汇集或汇集排。墙面(柱面)宜为50毫米左右,汇集排安装在电力室。不同金属材料互连时,应防止电化腐蚀,地线不得使用铝材。接地总汇集的截面积应根据最大故障电流值确定,一般不应小于120平方毫米的铜排或相同电阻值的镀锌扁钢。
采用接地总汇集环的综合通信楼,其汇集环与地网之间的连接方式应按图汇集环安装在地下室或底层。
接地线
1、直流电源接地线截面积应根据直流供电回路允许压降确定。
2、各类设备保护接地线的截面积,应根据最大故障电流值确定。一般宜选用导线截面为35-95平方毫米(相互故障电流为:25-350安)的多股铜导线。
3、接地线两端的连接点应确保电气接触良好,并应作防腐处理。
4、严禁在接地线中、交流中性线中加装开头或熔断器。
5、严禁利用其它设备作为接地线电气连通的组成部分。
6、由接地总汇集线引出的接地线应设明显标志。
接地电阻值
综合大楼的接地电阻值不宜大于1欧姆。当楼内通信设备有更高要求时,或邻近有强磁场干扰,而对接地电阻提出更高要求时,应取其中的最小值作为设计依据。等电位连接的目的,在于减少需要防雷的空间内各金属部件和各系统之间的电位差。穿过各防雷区交界的金属部件和系统,以及在一个防雷区内部的金属部件和系统,都应在防雷区交界处做等电位连接。应采用等电位连接线和螺栓紧固的线夹在等电位连接带处做等电位连接,而且当需要时,应采用电涌保护器做等电位连接(如图中的接地线也做等电位连接)。
等电位连接要求直接做螺栓紧固的线夹,此线夹是计算机机房防雷接地系统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共和国防雷接地标准接地电阻不应
大于1OΩ。 按建筑设计有关规定:一类防雷建筑的防雷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5Ω:二类防雷建筑的防雷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1OΩ。计算机机房的防雷接地系统应按二类防雷建筑要求设计。在一般情况下,计算机机房的防雷接地系统,由设计单位防雷的等电位连接接地导体,如PE要求采用SPD接地装置等电位连接线计算机机房的防雷接地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一并设计处理。在做计算机机房其它地线时,与防雷系统的接地应保证足够距离,否则将影响到计算机工作。在雷击的情况下,雷电所释放出的能量是相当大的,雷云的电位可达100万伏到100000万伏。根据有关部门在华南某区观测雷电流的幅值是:超过20OKA的或然率占2%:超过4OKA的或然率占50%。所以在建立的防雷接地系统中,防雷接地极通过的雷击电流是相当大的。由于雷击电流的通过,接地极及其附近大地将瞬时产生相当高的电位,如果在防雷接地极附近还有其它接地系统,将产生干扰。所以防雷接地极要与其它计算机机房接地严格分开,并保持一段距离。在高大建筑群密集的地方,想把避雷接地离其它接地距离拉开的远一些是不可能的,要做好计算机机房的各种接地,比较合理的还是采用"共用接地"方法。共用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值按接地系统中最小值决定。
上一篇:机房电气系统设计及施工方案
下一篇:大连无线视频监控方案